-
公告通知:

中心承办《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23)》发布暨 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9月15日下午,《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23)》发布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共同主办,Visa公司和中国银联协办,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承办。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23)》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支付清算行业与市场的发展状况,充分把握国内外支付清算领域的制度、规则和政策演进,深入发掘支付清算相关变量与宏观经济、金融及政策变量之间的内在关联,动态跟踪国内外支付清算研究的理论前沿。报告致力于为支付清算行业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为支付清算组织和金融机构的相关决策提供基础材料,为支付清算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文献素材。自2013年出版首期报告之后,连续十本都引起了政策层、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最重要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银行在2023年支付结算工作电视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支付为民”,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对安全高效支付服务的需求,全面提升支付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质效。由此,支付产业的发展也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亟待更深入地与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目标有效结合。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23)》继续从中国和全球两个维度,从理论、实践与政策多个视角,对于支付清算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点”“面”结合的研究。其中,“综合篇”为“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状况及经济含义”,全面分析了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趋势,并且运用各类量化分析工具,对于支付清算运行与宏观经济变量、区域经济金融发展、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货币政策的内在关联等,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深入剖析。“专题篇”为“支付清算体系热点考察、比较分析及理论探讨”,深入探讨了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支付清算体系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对于全球支付市场发展中的创新前沿进行了动态跟踪,并且系统地梳理了近年来重要的学术文献。

本次论坛由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开场主持。

杨涛认为,支付清算是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因此“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整个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当谈到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候,离不开以下四大层面的问题。

一是从支付产业的供给侧来看,仍存在着优化、改革、创新等众多问题。比如支付领域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如何推动行业产业链的优化调整?如何进一步完善支付产业定价机制?以及“新四方模式”等一系列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的完善,都构成了支付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

二是从支付产业的需求侧来看,一方面支付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企业和居民的支付需求差异较大,而消费者自身需求特征也在分化,支付活动给其带来的效用各不相同,追求的支付体验和过程也有差异。另一方面,还需要以支付消费者的教育和保护作为抓手,努力从源头上解决支付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增加支付“有效需求”,保障支付需求的持续、稳固、健康发展。

三是全新的历史背景下,支付产业需重新界定其价值。过去谈支付,尤其是零售支付的时候,更多关注其对于消费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但是支付逐渐跳出了工具层面的约束,成为更复杂的商业模式、金融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金融稳定、产业优化、民生就业、绿色低碳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目标中,重新探究支付产业的综合价值定位。

四是如何基于开放视野考虑支付产业的未来。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似乎出现了一些所谓逆全球化的现象;另一方面,基于数字化的经济模式和产业模式变革,带来了有可能对冲逆全球化的全新特征。支付产业不仅是数字经济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助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也需要更好地提升内在竞争力并创新“走出去”的跨境服务机制。

接下来,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副局长陆圣杰做了开场发言。

陆圣杰副局长指出,金融街正式启动建设于1992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集决策监管、标准制定、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国际合作功能为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同时,金融街不仅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也是支付结算中心。

一是金融街是人民币支付结算中心。支付结算是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核心功能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金融街已经成为国内人民币资金流动枢纽,是我国资金流动和金融活动最密集的区域之一。金融街作为支付清算系统的承载地,可以说人民币的资金流动和支付清算从这里缘起,走向全国和世界。

二是金融街是证券登记结算中心。金融街汇集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中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中心、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基础数据中心、网联清算公司等。

三是金融街是重要的国际结算中心。一方面,2019年SWIFT子公司在金融街落地;另一方面,2015年人民银行建立CIPS结算系统,目前这个系统交易金额已达到11万亿元。

四是金融街是数字人民币的示范街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近年来,支付数字产业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和研发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西城区和金融街紧紧把握这一发展优势,将依托区域金融资源优势,拓展金融科技场景应用,争取将数字货币试点纳入西城区“十四五”规划,与人行营管部、市金融局联合发布数字人民币金融街示范街区建设方案。立足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功能定位,依托金融街及周边区域建设环境,目前已覆盖生活消费、交通出行、教育医疗、公共事业、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等常见领域。

一直以来,金融街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大力服务和支持支付产业和相关机构全方位发展,按照政府授权、跨界共治、专业运作和市场机制的架构模式,形成了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北京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金融街论坛四位一体的服务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能级。

未来,希望能不断加强区域内外的交流合作,用好金融街资源和新型金融科技手段,促进金融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服务支付清算进一步发展。一是支持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的应用,进行支付领域的数字化变革,支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二是服务证券交易所支付清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造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服务社会需求和金融业务创新。三是服务驻区金融科技机构创新发展,鼓励提升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国产化水平。四是争取引入国际新型的支付清算系统在金融街落地。

随后,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Visa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小龙、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陈雷、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王国欣进行主题发言。

王素珍副秘书长围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相关实践,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享。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支付服务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要满足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支付服务需求,维护好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因此,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支付服务需求方在我国支付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坚持人民至上,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以客户为中心,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强化安全保障措施,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支付服务需求方参与支付活动的意识和技能,这是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努力方向。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维护好、服务好支付服务需求主体作为自律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使需求主体在享受现代化支付服务过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深化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的治理工作,集中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主题宣传,持续提升社会公众的反诈意识,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二是推动会员单位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降费工作,减费让利成效日益显现,支付清算行业拿出“真金白银”惠及小微主体和消费者,助力消费信心提振和实体经济回暖;三是积极支持鼓励持牌市场主体守正创新,始终把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在规范发展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务,满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体现在发展质效“好不好”,也要看实现发展质效的规范程度“高不高”。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市场主体重视客户的反馈意见,认真查找支付服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或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服务质效。

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增强问题意识,聚焦行业发展中的问题,用好老办法、推出新思路,努力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一是持续强化外包服务市场管理,发布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坚持“展业必备案”,推进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工作。组织收单机构对外包服务机构进行评级,对等级为E级的外包机构,督促收单机构有序终止与其合作;二是有序开展行业举报调查处理,结合政府监管重点,发布年度重点举报事项;三是创新行业合规管理自律形式,针对机构业务开展实际,聚焦行业规范发展的自律要点,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合规发展自律指引》。 

第三,坚持自律自信,开拓自律工作新局面。在人民银行指导下,我国支付清算行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移动支付引领世界潮流,独立自主的支付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坚持自信自立,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求市场主体立足自身特点和产业整体实际,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要强化发展能力提升,注重在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政策要求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跨越发展。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坚守初心但不僵化,借鉴先进但不照搬,始终坚持支付产业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始终立足我国支付产业发展实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自律工作经验认识。一是针对个人经营收款条码业务开展情况及时加强窗口指导、跟踪督促和总结分析,组织持牌市场主体持续落实收款条码业务自律管理要求,发布收款条码业务自律规范,优化条码支付服务,促进收款条码规范使用;二是针对ChatGPT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热捧,前瞻性地发出《关于支付行业从业人员谨慎使用ChatGPT等工具的倡议》,提示从业人员正确认识ChatGPT等工具的机遇和风险,依法依规使用,并提示会员单位加强数据风险防控,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三是针对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的新要求,推进团体标准建设,修订并发布《个人支付信息保护指引》、《关于加强支付清算行业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保障工作的提示》,提升个人支付信息安全意识、强化会员单位主体责任,将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最后,王素珍副秘书长表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将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会同广大会员单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践行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深化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莫万贵副所长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享

第一,《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23)》经过十一年的积累,内容丰富,有深度。报告通过多个维度,使用了丰富的图表、计量、统计分析方法,既有支付清算体系发展概况的介绍,也有支付清算数据与宏观经济指标关系的分析,还有支付清算行业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对支付清算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第二,支付清算数据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的运用值得深入探索。支付清算数据与其他经济数据有互补性,至少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海量高频,基本囊括所有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相关数据,且具备较多维度,可以立体的刻画微观主体的行为;二是复杂多变,有时候可能会遭受一些波动和冲击,如何分类甄别,难度非常大。如何更有效的使用这些数据,用于补充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需要进一步探索支付清算的数据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有没有某种稳定的相关性。如果能够找出支付清算数据与宏观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应用到预测、验证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指标、揭示解释经济金融运行中新现象和新特点。

二是探索合适的研究方法。支付清算数据海量高频、复杂多变的特点,使得处理分析数据的难度巨大,但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发展,以及算法算力的提升,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能。未来研究支付清算数据与宏观经济之间关系,需要借鉴和探索使用前沿数据处理技术。 

第三,支付清算数据在刻画微观主体行为状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微观主体的支付清算数据反映了其经济行为特征、运行状况、信用状况等重要信息,在保证数据安全,经授权允许,依法合规处理使用这些数据,可以为相关经济活动提供参考。例如,运用分析企业的收支流水可以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和信用状况,为企业获取融资等提供支撑。

总之,期待《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继续探索将相关数据运用到宏观经济金融的研究当中来,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建言献策。

尹小龙副总裁就支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进行了分享。

首先,数字支付助力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他指出,不少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进行数字化转型。Visa致力于应用数据支付的能力和解决方案,帮助小微企业实现社会化转型。Visa成立了基金会并推出捐款计划,以支持包括以女性为主导的中小企业尽快恢复业务。

其次,坚守支付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对于支付产业而言,获得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所有参与方信任至关重要。一方面,Visa积极探索新技术与支付的结合,提高支付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利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持卡商户的行为进行交易打分,有效防止了风险和欺诈交易,践行在支付安全上的努力。另一方面,在全球投入大量风险管理人才,不断实时甄别、归类、分析并尽快解决欺诈事件。通过风险治理、合规评估等工作,为客户提供支付生态里威胁的信息和舆情,帮助客户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免受新型网络安全的威胁。此外,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产业的不利影响,如何应对欺诈分子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利用,以及如何在量子计算时代的保证支付系统的安全,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再次,人才投入助力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参与并支持普惠金融、金融教育、乡村振兴、旅游与文化交流的发展。Visa与中国金融发展基金会等合作伙伴发起金融教育项目,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开展“三金”工程。从点的方向,“金社工程”通过政企乡社四方面探索社区长期开展金融教育的模式;从线的方向,“金惠工程”尤其帮助乡村振兴中的女性小微企业;从面的方面,“金企工程”为大湾区一万个中小微企业金融赋能,帮助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此外,公司积极推进旅游和人文交流,发挥全球网络优势,在国内重点城市恢复商户收单复兴计划,为入境人士提供更便捷的扫码支付,促进跨境的便捷支付。

最后,支持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商业的发展。支持可持续商业既是责任,也是机遇。利用公司产品、服务、网络、数据、支付的专业知识,以及与品牌伙伴的良好合作,推动可持续交通和旅行,助力城市环保事业。积极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支付生态体系,引导消费者拥抱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可持续商业、低碳经济的研究与实践,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陈雷副总裁建议,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助力实体经济、筑牢合规底线、共建开放生态。

第一,践行支付为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造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还要求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消费。中国银联积极落实国家政策,联合产业各方降低餐饮、百货、超市等行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支付手续费,对小微企业卡、单位结算卡等跨行转账、汇款交易实行手续费减免,推动了普惠便民措施落到实处;强化县城、乡村金融产品的服务供给,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支付受理环境建设,推动支付、普惠及乡村振兴落地;搭建政府消费券发放平台,策应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支持重点行业消费复苏。

第二,强化合规经营,促进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按照支付产业风险防控及深层次监管要求,中国银联联合成员机构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资金链”治理,推出云闪付一键查卡服务,基于跨行风险检测与账户核验平台,向机构提供账户信息的联系与批量报送,确保资金结算合规透明;积极落实存量终端的改造及相关要求,强化受理终端的管理;加强备付金管理,面向重点机构开展专项跟踪监测;协助商业银行开展存量信用卡业务精细化运营,共同拓展细分市场的增量客户。

第三,全方位加强能力建设,推动构建良性产业生态。中国银联坚持稳中求进,聚焦主责主业可持续发展,推动良性产业生态构建;打造现代化支付清算网络,着力提升面向产业各方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联合产业各方强化云闪付网络支付平台服务能力,助力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支付及增值服务;联合各方探索条码支付的互联互通发展路径,推动构建电子支付“四方模式”。

王国欣总经理围绕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信用卡创新发展方向两方面进行了分享。

首先,对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介绍。一是数字化转型引领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客户结构、营运能力、管理方式的“五大转型”。二是树立“3个1”理念,牢固树立“一个银行、一体数据、一体平台”的理念,完成统一数据底座、统一金融操作系统、统一风控平台三大建设任务。三是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构建起儿童金融、成长金融、创业金融、家庭金融、财富金融、养老金融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包括打造儿童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养老金融生态圈;推出支持女性事业发展的金融服务等。四是深入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相关要求,全力打造全生态、全场景、全渠道、全产品的“数币银行”。五是优化服务布局,打造专项行动计划,联动生态伙伴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综合化服务能力。

然后,对信用卡业务的创新发展进行分享。第一,创新打造支付产品,助力提升客户体验。通过优化并完善信用卡产品体系,聚焦“Z世代”年轻优质客群,深入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产品运营,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二是多元开拓支付渠道,提供更优更精的服务。按照“统一标识,统一体验,统一接口”的原则,探索构建网络支付的“四方模式”,进一步深化场景互通。三是全面覆盖支付优惠,惠及市民消费生活。四是高效便捷的分期支付,满足消费信贷需求。通过搭建账单分期、场景分期的产品体系,覆盖居民日常消费、百货、安居、出行等消费领域。五是实现获客流程再造,打造分钟级获客体验,加速信用卡业务数字化转型。

报告发布环节,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评论》编辑部主任程炼重点分享了《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23)》的宏观分析部分,并认为2022年中国支付业务保持平稳增长,交易笔数和金额增速略有下降,平均交易规模上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银行体系中扮演了资金枢纽角色。地区之间资金流动加强,北京与上海、深圳等枢纽城市间资金联系增加,区域资金流动有进一步集中化的趋势。从支付清算指标来看,我国经济与金融运行较为稳健,宏观经济政策仍有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

圆桌研讨环节由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周莉萍主持

参与圆桌讨论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马颖指出,支付的高质量发展蕴含着“支付为民,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探索的多路径依赖源于支付生态丰富内涵的认知和不断趋于共识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探讨,以及各利益相关者的诠释。

从学术研究的视角解析,其包含着支付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和支付助力中国现代化经济、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逻辑性和方法论上二者为一。健康的支付生态既是支付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也是支付体系支持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的保障。基于广义开放性概念,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金融市场硬件设施以及金融法律法规等制度安排,在连接金融机构、保障市场运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建设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更好地发挥金融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基础性、网络效应、规模经济等功能性基本特征:如为整体金融系统提供基础架构和服务平台,为所有参与者提供统一管理、灵活接入的前、中、后台基础服务,同时为金融系统各参与主体提供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等,建立金融市场高效、公平、安全的运行秩序;网络效应集聚资源,引领市场的功能等。支付作为金融的底层,无支付不金融,无支付不交易,伴随科技发展与创新,支付产业、支付系统等嵌入的现代支付生态不断丰富,整个支付生态都可被视为不仅是最核心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而且是广义金融基础设施发挥着支持国家金融发展与安全的重任。目前聚焦在金融安全下,如何有效利用新型的前沿技术优化传统的金融市场硬件设施和如何变迁现有的制度、原则和法规以适应新型金融服务的需求等。狭义的支付使命是高效率、安全和便捷地完成转移行为,而广义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则包含:增长稳定,发展均衡,创新安全,绿色可持续,助力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等。

对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她认为在整个金融领域中程度较高,行业创新、数字化路径和目标同质,转型进程不均衡,同时面临诸如数据、新技术、合规等的挑战,需跳出机构以更广的视野从生态探讨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制度、技术、人是三要素,制度安排与变迁多受需求与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所驱动,如宏观的法律法规政策、中观的行业规定、微观主体的内部规章制度等硬制度,伦理、文化、道德等软制度提供技术应用的保障。健康的支付生态是利于创新发展的安全展现,体现在安全稳定下的互联互通多元开放融合,伦理底线上可持续的共赢发展等趋势上。动态地看待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均衡和各自适合的路径依赖,引导实现均衡的过程中的安全创新服务于民。

最后,简单阐述目前跨境支付的发展趋势,提出金融制度性开放的程度、节奏等以及国际结算货币体系的演进带来跨境支付机遇和挑战的思考。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董昀对支付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多方面思考。

首先,支付产业的目标有三个维度。十九届四中全会对金融发展的定位是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金融体系。一是适应性,即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满足更高效率、更公平、更安全的发展需要,其中增强支付体系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维度。二是竞争力,即提升支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普惠性,即提升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对支付产业的需求。

其次,数字化转型是金融业创新的最主要方向。第一,创新不等于技术进步,而是利用新技术转化为金融产品和能力。制度、政策、规则、标准都是创新得以发生的根基与基础。第二,数字化转型技术是必要的、重要的前提。中国的金融科技有许多创新,但从重大的基础原始创新角度来看,底层技术未达到最先进水平,这会影响数字化转型的自主性与安全性。第三,新技术转化为竞争力的过程中,更需要来自市场各方的探索和不同维度的交流碰撞。新兴市场的流程创新、场景创新,意味着现如今已进入了快速扩张期后的相对饱和期。要依靠底层探索积累新经验,从制度、技术和企业家的探索三个方面共同发力,使得数字化转型真正行稳致远。

最后,对于央行数字货币会如何影响跨境支付和国际化,理论上数字货币形态的出现有推动的作用,但在现实来看是中长期问题,短期内还应观察思考。

易思汇董事长高宇同围绕支付领域数字化实践进行分享。

首先,通过数字化运营降低成本。支付产业的痛点和难点,不仅要满足有没有、好不好,还要满足贵不贵。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小微商户,帮助小企业降低成本获得利润,是主要的目标之一。同时,如何反向赋能技术底层的发展是未来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

其次,数字化转型对商户端或技术平台都有很大帮助。在跨境交易中,业务创新逻辑与许多中小微商户在服务人群、特定场景类似,得益于国内支付公司、国际卡组和清算组织、以及底层技术各行业的合作方共同促进产业升级。作为服务商,未来要与支付公司、卡组织和银行一起将系统专业化,对数据做更多样化的细分,帮助系统技术升级,形成丰富的数据底座。

最后,特定的优势场景创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有万亿级的规模,但落在应用场景端仍具有挑战,这表现在交易量不足预期,包括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应用。作为商业端的参与机构,易思汇愿意协助相关部门和机构,一起将特定的优势场景落地,让新技术、新模式应用于更多跨境支付领域。